亚洲黄色大片_欧美色播在线播放_免费久久精品视频_久久不射热爱视频精品

我國民族的起源

作者:呂思勉 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7:48:55 字數:1574
  我國現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,而追溯皇古之世,則其為立國之主的,實在是漢族。漢族是從什么地方遷徙到中國來的呢?這個在現在,還是待解決的問題。從前有一派人,相信西來之說。他們說:據《周官·大宗伯》和《典瑞》的鄭注:古代的祭地祇,有昆侖之神和神州之神的區別。神州是中國人現居之地,則昆侖必是中國人的故鄉了。昆侖在什么地方呢?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說:“漢使窮河源,河源出于闐”、“天子案古圖書,名河所出山曰昆侖”。這所指,是現在于闐河上源之山。所以有人說:漢族本居中央亞細亞高原,從現在**到甘肅的路,入中國本部的。然而鄭注原出緯書。緯書起于西漢之末,不盡可信。河源實出青海,不出**。指于闐河源為黃河之源,本系漢使之誤;漢武帝乃即仍其誤,而以古代黃河上源的山名,為于闐河上源的山名,其說之不足信,實在是顯而易見的。漢族由來,諸說之中,西來說較強;各種西來說之中,引昆侖為證的,較為有力;而其不足信如此,其他更不必論了。民族最古的事跡,往往史籍無征。我國開化最早,又無他國的史籍可供參考。掘地考古之業,則現在方始萌芽。所以漢族由來的問題,實在還未到解決的機會。與其武斷,無寧闕疑了。

  現在所能考究的,只是漢族既入中國后的情形。古書所載,類乎神話的史跡很多,現在也還沒有深切的研究。其開化跡象,確有可征的,當推三皇五帝。三皇五帝,異說亦頗多。似乎《尚書大傳》燧人、伏羲、神農為三皇,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為五帝之說,較為可信。燧人、伏羲皆風姓。神農姜姓。黃帝姬姓。燧人氏,鄭注《易緯通卦驗》,說他亦稱人皇。而《春秋命歷序》說:人皇出旸谷,分九河。伏羲氏都陳。神農氏都陳徙魯。黃帝邑于涿鹿之阿,據地理看來,似乎風姓、姜姓的部落在河南,姬姓則在河北。燧人氏,《韓非子》說他,因“民食果蓏蜯蛤,腥臊多害腸胃”,乃發明鉆木取火之法,教民熟食。這明是搜集和漁獵時代的酋長。伏羲氏,亦作庖犧氏。昔人釋為“能馴伏犧牲”,又釋為“能取犧牲,以充庖廚”,以為是游牧時代的酋長。然而伏羲二字,實在是“下伏而化之”之意,見于《尚書大傳》。其事跡,則《易·系辭》明言其作網罟而事佃漁。其為漁獵時代的酋長,亦似無疑義。從前的人,都說人類的經濟,是從漁獵進而為游牧,游牧進而為耕農。其實亦不盡然。人類經濟的進化,實因其所居之地而異。大抵草原之地,多從漁獵進入游牧;山林川澤之地,則從漁獵進為耕農。

  神農氏,亦稱烈山氏。“烈山”二字,似即《孟子》“益烈山澤而焚之”的烈山,為今人所謂“伐栽農業”。則我國民族居河南的,似乎并沒經過游牧的階級,乃從漁獵徑進于耕農。黃帝,《史記》言其“遷徙往來無常處,以師兵為營衛”,這確是游牧部落的樣子。涿鹿附近,地勢亦很平坦,而適宜于游牧的。我國民族居河北的,大約是以游牧為業。游牧之民,強悍善戰;農耕之民,則愛尚平和;所以阪泉涿鹿之役,炎族遂非黃族之敵了。

  阪泉涿鹿,昔人多以為兩役。然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,多同《大戴禮記》的《五帝德》、《帝系姓》兩篇,而《大戴禮記》只有黃帝和炎帝戰于阪泉之文,更無與蚩尤戰于涿鹿之事。而且蚩尤和三苗,昔人都以為是九黎之君。而三苗和炎帝,同是姜姓。又阪泉、涿鹿,說者多以為一地。所以有人懷疑這兩役就是一役;蚩尤、炎帝,亦即一人。這個亦未可斷定。然而無論如何,總是姜姓和姬姓的爭戰。經過此次戰役而后,姬姓的部落就大為得勢。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,稱為共主的,莫非黃帝的子孫了。

  我國歷史,確實的紀年起于共和。共和元年,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,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。自此以上,據《漢書·律歷志》所推,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,殷代六百二十九年,夏代四百三十二年。堯、舜兩代,據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,堯九十八年,舜三十九年。如此,唐堯元年,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,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;三皇之世,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了。

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

×